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丰达鞋业有限公司 > 新闻动态 > 有人大义灭亲,有人却被诬告造反:记景泰年间的大明秦王家族下篇
有人大义灭亲,有人却被诬告造反:记景泰年间的大明秦王家族下篇
2025-10-12 01:26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【明朝秦藩支脉兴衰录】

前言:在上一章节中,我们梳理了明朝秦藩主脉的传承。本章将聚焦景泰年间(1450-1457)秦藩各支脉的发展故事。自洪武十一年(1378年)首代秦王朱樉就藩西安,至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土木堡之变爆发,秦藩已在西安繁衍生息71年,历经愍王、隐王、僖王、怀王四代更迭。

与洛阳伊王(明太祖幼子)家族仅有一位郡王的冷清景象不同,作为太祖次子的秦王家族已开枝散叶,涌现出众多辅国将军。按照明朝宗室制度:亲王庶子封郡王,郡王庶子封镇国将军,镇国将军之子则降封辅国将军。由此可见,此时的秦藩已发展成枝繁叶茂的庞然大物。在展开具体叙述前,我们先梳理主要支脉:

第一代秦王朱樉(愍王)育有六子:

- 长子朱尚炳(隐王)

- 次子朱尚烈(永兴王)

- 三子朱尚煜(保安王)

- 四子朱尚烐(兴平王)

- 五子朱尚灴(永寿王)

- 六子朱尚炌(安定王,后废为庶人)

展开剩余81%

隐王朱尚炳一脉:

- 嫡长子朱志堩(僖王)

- 庶长子朱志均(怀王)

- 庶次子朱志(土挈)(现任秦王)

- 庶四子朱志堢(宜川王)

现任秦王朱志(土挈)子嗣:

- 嫡长子朱公锡(秦世子)

- 庶长子朱公铭(临潼王)

- 庶次子朱公镗(郃阳王)

- 庶三子朱公鏳(汧阳王)

【永兴王府风云】

首代永兴王朱尚烈于永乐十六年(1418年)正月去世,谥懿简,由其庶长子朱志墣继位。这位郡王与堂兄秦王素来不睦,陕西地方官员也常偏袒亲王,对郡王府多有轻慢。

有个典型事例:巡按御史甘泽途经永兴王府时竟不下轿行礼,此举实属大不敬。但此事曝光却源于官场内斗——因甘泽曾弹劾陕西布政使许资贪财好利,许资为报复才揭发此事。最终甘泽以违礼罪名被召回京师问罪。

朱志墣常年体弱多病,虽屡受朝廷赐药却疗效不彰。景泰二年(1451年),他奏请由长子朱公鉐代行郡王职责,获皇帝批准。奏疏中写道:臣年近五十,连年疾病缠身,步履维艰。恳请由长子代行礼仪,待病愈后再亲自主持。(《明英宗实录》卷二百八)

至景泰四年(1453年),朱志墣风疾加重。景泰帝朱祁钰对这个堂叔颇为关照,不仅命太医院调拨片脑、犀角等名贵药材,还将其岁禄中的实物米由500石增至700石。然而天不假年,景泰五年(1454年)四月初九,48岁的永兴王朱志墣病逝,谥恭宪。

就在其子朱公鉐准备袭爵之际,却爆出惊人事件:当年八月,朝廷通报永兴王府辅国将军朱公钤、朱公铠败伦伤化的丑闻。这两人是恭宪王之弟朱志埁的儿子,与朱公鉐本是至亲。耐人寻味的是,恭宪王生前曾为弟弟的府邸问题与秦王据理力争,不料下一代竟势同水火。最终朝廷将二人削爵为民,安置京城监管。这是明朝首例辅国将军被削爵案件,皇帝在诏书中称:虽法理难容,但念及宗室亲情,特予宽宥。(《明英宗实录》卷二百四十四)景泰六年(1455年)五月,朱公鉐正式袭封永兴王。

【保安王府轶事】

景泰年间的保安王府已传至第三代。传承脉络为:朱尚煜(怀僖王)→朱志坰(悼顺王)→朱公鋉(第三代保安王)。因朱公鋉12岁袭爵,直到景泰二年(1451年)十一月才迎娶西安卫指挥佥事陈憼之女为妃。

婚后朱公鋉请求从民间选侍女,被景泰帝断然拒绝:你非天子,岂可效仿选秀?命其自行购买。不过当王府以祖母赵氏患病为由求药时,皇帝立即命太医院如数供给。

最富戏剧性的是景泰八年(1457年)正月十六日,朱公鋉上奏称童年所制冕服已不合身,请求新赐。巧合的是,当晚就发生了夺门之变——明英宗朱祁镇复辟。虽然新君后来批准了请求,但不知朱公鋉想起奏折是呈给景泰帝的,是否会暗自唏嘘。

【兴平王府新篇】

首代兴平王朱尚烐于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四月去世,谥恭靖。景泰帝即位时,其子朱志尚未袭爵。按例应停发岁禄并追回预支部分,但新君为笼络宗室,特诏免于追缴。(《明英宗实录》卷一百八十三)

景泰二年(1451年)九月朱志正式袭封,其妻曹氏晋封王妃。为尽孝道,他在朝廷赐予的30亩坟园外,又自购10亩设守坟庄,并求赐20丈植木加固神道地基。

【永寿王府疑云】

首代永寿王朱尚灴(谥怀简)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去世,由其子朱志埴继位。这位嗣王体弱多病,生平仅有的记载是曾带弟弟游览南五台观音寺。

景泰三年(1452年)十二月,陕西官员在朝见秦王后,发现廊柱上贴有秦王五府王谋逆的匿名文书(永寿王排行第五故称五府王)。鉴于秦藩曾有安定王谋反前科,景泰帝命侍郎耿九畴秘密调查。虽然最终不了了之,但意外查出王府私藏11名自宫者。明代自宫属重罪,皇帝借机将任职15年的王府教授陈琛问罪调离,即便朱志埴主动担责也未能挽回。

【安定庶人转机】

首代安定王朱尚炌因罪于永乐十七年(1419年废为庶人,发配泗州守祖陵。正统年间获准返西安看守秦愍王陵。景泰三年(1452年)易储大赦时,经勘查其子女十人皆年过三十,因身份特殊难以婚配。皇帝特准全家迁居秦王府,由朝廷出资协助婚配。

【宜川王府新章】

首代宜川王朱志堢(谥庄靖)于正统十三年(1448年)去世,其子朱公鋺袭爵前同样享受岁禄续发待遇。景泰三年(1452年)三月正式袭封时,朝廷派西宁侯宋杰为册封使——其父正是土木之变中殉国的宋瑛。

朱公鋺曾请求千石岁禄全支实物米,认为米钞兼支有失郡王体统。但景泰帝以边关吃紧为由驳回:王且如旧支,维持原例。

结语:至景泰年间,秦藩镇国将军数量激增——宜川王府6人、永兴王府2人、保安王府1人、永寿王府6人,另有9位辅国将军见于史册。短短七十余年,秦藩已从单支独脉发展为百余人的大家族。值得注意的是,与太原晋藩、开封周藩等相比,秦藩的繁衍速度尚属克制,可见明代宗室供养压力之巨。

至于现任秦王诸子,因封王时间较短,他们的故事将在天顺年间陆续登上历史舞台。透过这些支脉的兴衰沉浮,我们不仅看到明代宗室制度的运作实态,更感受到王朝鼎盛时期宗室膨胀带来的沉重负担。

发布于:天津市